今年 3, 4月份以来会刻意地坚持一些习惯. 现在作息规律了很多, 收获也不少. 我很满意, 值得记录一下.
周一到周五的作息
- 24 点入睡
- 6点50 起床. 洗澡刷牙
- 7点 20 出门, 从出门到进地铁站的这段时间段里面打开 JTest App , 选 100 个左右的日语单词复习测验一下. 或者学习 50 个新日语单词.
- 7点半左右进地铁. 这个时候日语单词基本上可以复习完一半左右
- 进地铁的时间还是有点晚, 总是没位置坐. 应该再提前 25 分钟进站比较好.
- 地铁开动之后, 到世界之窗站下地铁, 中间差不多 30 分钟的时间, 这段时间把手机收到裤兜里, 安心看书.
- 8:10 左右到达世界之窗站, 换乘 2 号线到科苑站, 再从科苑站出来走到公司. 这段路程比较碎片化, 不适合看书, 于是拿出手机把剩下的日语单词搞定
- 8:40 ~ 9:00 左右到公司, 打开企业微信打卡
- 9:00 ~ 9:40 搞定早餐, 填晨会文档, 和同事聊会儿天
- 9:40 参加晨会
- 10:00 开始上午的工作
- 12:00 和同事出门吃午餐. 刷一下微信公众号.
- 中午一般先看一看煎蛋 (改名叫王摸鱼了) 的每日推送. 再刷一刷 nga 的原神板块和职场板块.
- 实在没啥可看了就打开知乎, 知乎的内容运营一年比一年差, 几乎找不到什么有价值的内容. 估计过一段时间又会把它卸载掉
- 12:35 回公司工位, 打开起点 app , 看一下乌贼的 [宿命之环] 的最新章节.
- 第一作 [诡秘之主] 分成了 7 部吧, 这一作 [宿命之环] 刚开始第一部, 估计可以追好几年.
- 下午 13:00 午休睡觉
- 睡觉前, 闭着眼睛回忆一下早上复习的时候比较难记的单词
- 14:00 开始下午的工作
- 19:00 ~ 19;30 解决晚餐
- 19:30 ~ 21:30 加班, 摸鱼. 以前晚上是不加班的, 现在需要加班之后, 心态还没调整过来, 吃完晚餐就想摸鱼了, 效率很低
- 21:30 下班, 坐地铁回家. 和早上出门一样, 从公司到世界之窗的时间段复习或者学习日语单词, 从世界之窗回固戍的时间段看书
- 22:30 左右到家. 打开电脑做一下原神的每日任务
- 这实在是没啥意义.
- 要不改成玩别的游戏吧, 每天花半个小时玩一下塞尔达感觉更好.
- 23:00 刷几个 B 站视频
- 最近对时评类的视频失去兴趣了, 更吸引我的是知识区的视频, 特别是中国历史类的. 这个转变真好, 和我期望的一样.
- 2年前开始, 不知为何, 开始强烈关注国际政治, 看了很多的 B 站相关视频. 现在回顾的话这些视频是有一些问题的: 宏大叙事 / 刻板印象 等, 我作为观众, 很容易被引导情绪, 但是最终其实没什么成长或者收获. 经过了 2 年左右, 现在好像不知不觉终于对国际政治脱敏了, 免疫了
- 从毕业以来心里就一直埋着一颗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种子. 最近发现自己开始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了, 希望这份兴趣能够继续酝酿, 希望有一天这份兴趣能够强烈到不光是看别人的视频, 而是促动我做出实际的行动, 去亲身投入到某个子领域里面看书, 学习
- 最近对时评类的视频失去兴趣了, 更吸引我的是知识区的视频, 特别是中国历史类的. 这个转变真好, 和我期望的一样.
- 24:00 上床睡觉
- 最近睡觉之前总是想找一个能够后台播放的视频来助眠. 波士顿圆脸的视频好像不错, 听着听着, 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周六周日的作息
- // todo
可以改进的作息习惯
- // todo
- 近期把 huzhongyuan.com 这个域名的 dns server 从腾讯云挪到 cloudflare 去了. 备忘一下:
- openai 的 api 域名 (api.openai.com) 被墙了, 国内的阿里云服务器没有办法直接访问
- cloudflare 提供了一个叫做 worker 的服务, 可以把自定义的代码片段 (如 nodejs) 保存为一个 worker, 在 cloudflare 上运行
- cloudflare 会默认为这个 worker 分配一个形如 xxxx.worker.dev 的域名, 但是国内的阿里云服务器也没办法直接访问 xxx.worker.dev 的域名 (也被墙了)
- cloudflare 可以为这个 worker 绑定一个自定义域名 (chat-api-proxy.huzhongyuan.com) , 这个自定义域名其实也是解析到 cloudflare 那里去了, 但是自定义域名的访问并不会被墙 (但解析时好时坏)
- cloudflare 的 worker 是运行在海外的, 所以 worker 能够顺利访问 openai 的 api , 同时 worker 又可以被国内的阿里云服务器调用 (通过自定义域名调用), 因此可以把 worker 作为一个 openai 的 api proxy
- cloudflare 的 worker 在绑定自定义域名的时候, 需要提前先把主域名 (huzhongyuan.com) 的 dns server 转移到 cloudflare 下
- 最终的调用链: 微信聊天对话框等交互客户端 -> 阿里云服务器上的 bot server -> cloudflare 的 worker (使用自定义域名 (chat-api-proxy.huzhongyuan.com)) -> openai 的 api server
- 如果只是为了纯文字聊天, 还有另一套使用 chatgpt 的方案
- 把 https://github.com/Yidadaa/ChatGPT-Next-Web 这个 repo fork 到自己的 github 账号下
- 在 vercel 上创建一个新的 project , 让这个 project connect 到 fork 后的 ChatGPT-Next-Web 代码库
- 在 vercel 上配置 OPENAI_KEY , CODE 等环境变量
- 给 vercel project 绑定一个子域名 ( chat-ui.huzhongyuan.com ). 这个子域名只需要在 cloudflare 上添加一个 CNAME 记录, 指向 vercel 即可, https 部分 vercel 自动处理完毕了
- 访问 vercel project 就可以体验 chatgpt 的文字聊天功能了
- vercel 的体验不错, 和我想象中的 serverless 体验差不多. 以后有空的时候多探索一下其他功能.
公司的体检福利还有几天就过期了,今天周二起了个早,来体检医院做检查。
活了32岁,今天第一次体验肛门指检项目。
好痛!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直接痛地叫出了声。为啥我在外面等候的时候没有听到别人的叫声呢? 一定是因为诊室的隔音好,而不是我自己怕痛吧。
现在已经过了2个小时,痛感还未彻底消失。
感觉这个岗位的医生还蛮辛苦的,他们的工作心态会是怎样的呢?
这个周末又把 [心术] 认真看了一遍.
时隔十年, 又重温了在荆州最初医院上班时的回忆.
十年啊, 时间过得真快, 第二次看, 有了好多新的感受.
一部剧就像是一个锚点, 回头看看, 发现自己原来已经走了这么远.
最近正在读「新语往还」这本书,讲的是从十九世纪到近代以来,中日及汉字文化圈的词汇发展的历史
其中一个感受是,通过这本书的梳理,我获得了一个历史和全局的视角来看待词汇发展历程,在这些历程中发生的文化事件和人们当时的所思所想中,可以观察到人类的历史局限性。
由此,我读者们可以获得一种更从容的心态来看待现今世界各个地区的文化上的强弱关系和互动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争吵和功伐。
以前总是抗拒相亲,抗拒认识女生,总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
我把好多把精力花在了外部的技能培养上,美食,弹琴,吉他,画画。。。
可是,这些事情并没有减轻我的不安。每当过年回家,面对家人的催促的时候,我还是很疑惑。
自从不再担任组长之后,我的自由时间又多了起来。 看了一些爱看的书,学了一些感兴趣的爱好,也没有再刻意去学吉他弹琴。
总之,我开始更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否足够充实,也开始想象自己热爱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然后尝试去实现。
这时我发现,现实的生活和内心的世界其实并不矛盾,不仅不矛盾,充实的生活其实也是充实的精神世界的源泉。
也许我浪费了一些时间在强迫改变自己, 去追寻自己并不热爱的生活, 能在 32 岁的时候意识到这一点也不算晚.
最近书看的很多, 短视频也很少刷了, 更重要的是睁开了看待世界的眼睛, 去发现美好的事物, 去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感受,有点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哈哈.
我好像有点感觉到了自我的存在,那个《致橡树》中所描写的,独立的树的存在. 不仅存在, 也在成长
《致橡树》
作者 |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