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搭建这个网站以来, 就一直在思考我写的这些东西到底是博客还是日记呢? 有想象的读者吗? 哪些东西应该写, 哪些不应该写呢? 写的时候, 应该抱着什么样的状态去写呢?
最近好像积攒了一些心得, 记录一下:
博客的开放性和日记的私密性是纠结的根源. 记录一下我现在的理解和实践
- 初中, 高中, 大学, 毕业前几年, 好像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
- 毕业之前的日记已经完全找不到去哪里了, 毕业之后的日记应该写了2本或者3本吧? 但是现在能找到的也只剩1本了.
- 前段时间偶然间在 qq 邮箱上面翻到了大学时期的一些日记, 虽然数量很少, 但是隔了十几年再去阅读, 仍然能够回想起自己当时的心理历程. 被生活困住的时候, 回头看一下过去的自己, 竟能够受到很多启发
- 日记就像是一个照相馆, 记录下一篇日记, 就好像给自己的某个瞬间留下了一张照片.
- 说到 qq 邮箱, 忽然想到, 用邮箱来写日记应该是一个很理想的方式.
- 最好的点在于不用再担心日记本的丢失, 也就免于了因为丢失而带来的失落和气馁.
- 有时候词不达意的话, 可以先写下来, 后期想到了更好的表达方式的时候, 可以随时修改, 避免了纸质日记修改不方便的问题
- 邮箱的富文本编辑器和博客相比可能差一点, 但也差不太多, 足够可用
- 邮箱是私密的, 不存在隐私泄露的隐患
- 邮箱自带了备份功能
- 邮箱应该是开源的, 我应该可以自己搭建一套邮件服务, 这样就可以不用担心 qq 邮箱或者谷歌邮箱的倒闭
- 但是, 邮箱好像也不太完美, 有一些细节仍然满足不了我的需求:
- 邮箱和博客的阅读体验完全不同.
- 博客在编写时使用的是管理后台, 阅读时使用的是前台主题, 前台主题可以定制, 简洁的, 文艺的, 花哨的…. 可以随着心情自由替换
- 邮箱的编写和阅读都是同一套管理后台, 而且管理后台只能改一改侧边栏的背景色而已, 阅读体验上大打折扣
- 邮箱的与世隔绝的私密感可能会引导我把自己内心中幽暗丑陋的部分也倾泻出来.
- 邮箱这种环境会引导我更深层次地面对自我 , 目前的我自知还不具备足够的勇气去承认, 暴露, 分析自己内心的丑恶, 也还不具备足够的阅历和胸襟去回顾, 接纳自己幽暗的那一面. 拿比喻来说的话, 邮箱就像是三体中 PDC 总部那间默思室, 而博客则像是一间门上挂着 “无需敲门” 牌子的书房
- 写博客的时候, 因为会有所顾忌, 所以感觉暂时是一种保护. 在用博客的形式写日记时, 会把自己的一部分视角抽离出来, 模拟一个第三方读者, 他会帮忙识别内容中太发散的, 不诚实的, 幽暗的部分.
- 博客有一定的开放性
- 现在用的博客系统是 wordpress , 每一篇内容可以单独选择 [公开] / [私密] / [密码保护]. 这个控制方式太单薄了, 要是可以根据阅读者的身份, 比如陌生人 / 朋友再进行区分就好了, 但这肯定需要让别人注册账号之后才能进行区分, 又太麻烦了.
- wordpress 可以控制内容是否允许被搜索引擎收录, 在网站搭建之后就关掉了
- 现在配置的前台主题可以控制是否展示留言框, 目前也关掉了, 意味着读者只能看, 不能反馈. 这种单向输出的方式比较符合我的想法, 如果允许留言的话, 在形式上虽然更开放了, 但是在内容上反而却会变保守….
- 哎, 我怎么这么纠结啊…..
- 现在的博客的内容可以分为 4 种:
- 大部分内容性质上不属于日记, 在写的时候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分享, 类似于微信的朋友圈. 这时想象的读者是陌生人和朋友, 我会想象其他人在阅读我的博客时的心情. 会期待自己写的东西能够给其他人带来快乐, 或者产生共鸣, 这份期待也是我写博客的动力来源之一
- 有一部分内容性质上属于日记, 但记录的事件是和朋友一起参与的. 写的时候已经把朋友作为了读者之一.
- 有一部分内容性质上属于日记, 但内容上是自己独立的经历和思考, 写的时候预设的读者是未来的我自己, 但是在 [公开] 和 [私密] 之间还是选择了 [公开] , 一方面是已经考虑到其中不会包含个人隐私信息的内容, 一方面说明自己内心还有一定的倾述的欲望和表现自己的欲望
- 有一部分内容性质上属于日记, 内容不愿意让其他人看到, 这样的内容会设置为私密
- 总的来说, 博客在开放的同时, 具备一点聊胜于无的可控性, 邮箱则完全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杜绝了分享的可能性.
- 邮箱和博客的阅读体验完全不同.
- 是不是优先使用邮箱, 再挑选合适的内容复制一份放到博客中呢?
- 想到存在复制内容的步骤, 以及未来的修改同步的操作, 就觉得很麻烦.
- 和这份麻烦相比, 我宁愿只选其一.
- 也许我需要先体验一下目前的几种开源的邮件系统之后再做决定
- 但目前更偏向于使用博客系统. 因为现在有一种直觉, 未来的博客内容更多的比例会是各种读书的所思所想, 而不再是现在的日常琐事流水账了, 前者如果能长期坚持下来的话, 对于那些刚好和我有着同样的读书口味的阅读者来说, 可能会感受到一种共同前行的鼓励. 嗯, 加油!
今天下午去相亲了, 现在是晚上 19:30 , 刚刚回到家. 现在还沉浸在开心和惊喜的余韵中, 记录一下自己的感受 ( 不涉及隐私 )
- 我和这个女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共同点还挺多的. 今天有聊到一些动漫, 国创, 二次元的话题, 我们在动漫上的口味还蛮相似的.
- 不知道最近有没有什么类似 [灵笼] 的, 信息量大悬念迭起的动漫, 要是可以一起追更, 一起猜猜剧情就好了.
- 国创加油!
- 她对中国古建筑有很大的兴趣. 虽然我对古建筑一无所知, 也暂时还没有太大的好奇, 但喜欢中国文化的都是好人 ^_^
- 说到中国文化, 应该是今年年初开始, 我忽然对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字有了很大的兴趣. 而且产生了兴趣之后, 我意识到自己对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了解的太少太少了, 惭愧呀.
- 一边学习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一边见证祖国的日益繁荣和复兴, 这既是我们这一代公民的使命, 也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 啊, 想学的东西太多了…. 不要着急, 不要着急…. 先把已经买的几本语言学方面的书安心看完. 让其他的兴趣先排队酝酿一下.
- 她接触过的东西还有好多, 汉服, 佛教, 古代字帖, 甚至还有欧洲足球
- 而且不光只是从书本和媒体上了解, 她还身体力行, 去过好多文化景点的现场. 她讲了她的一些经历, 比如在某个景点的某个角落, 看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细节, 也看到过书里的一些知识在现实中的样子. 这种行动力让我很钦佩!
- 更重要的是, 她的经历提醒了我: 所谓 “知行合一” , 所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工作了这么些年, 我好像不知不觉把 “行万里路” 给忘记了.
- 今天遇到了一个良师益友, 真好!
- 还有一个感受: 以前周末一般是睡个懒觉, 玩玩游戏, 总是觉得放松的不够. 今天和她聊天之后发现原来思想上的沟通是一种更高级的放松和休息. 今天很满足, 对明天的工作也充满了动力
刚才在知乎上看到了一段介绍冥想的回答 [长期冥想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 李嘉月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1626134/answer/2698914177],
有一段对我有些启发, 摘录一下:
作者:李嘉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1626134/answer/269891417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运动难以坚持下去?因为虽然“喜欢”但远远称不上“热爱”。
请相信我,这句话绝不是废话。喜欢和热爱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概念上而非词义上的区别)。
正式阐述之前,有必要先读完这个故事:
我问他:“你喜欢读书吗?”
“是啊,当然啊,我喜欢读书。”他说。
“既然如此,晚上的时间用来读书不更好吗?”
“营房里太吵闹,我可没心思读书。”
“为什么不去图书馆?”
“图书馆太远了。”
“难道图书馆比酒吧还要远吗?”
“唉,说实话吧,其实我也不怎么喜欢读书。我原本就不是个爱读书的人。”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比起热爱,“喜欢”更像是用来标榜或者掩饰自己,像是轻飘飘的好感,口头言语远大于行动。
同样做一件事,喜欢要比热爱时看到的路障要多得多。要想长期坚持下去,必然需要调动毅力,努力地去坚持,靠理性的利弊分析、榜样力量、外在驱动等各种方式保持动机,才能够做到。也因此常常力竭,半途而废。
然而如果是一件热爱做、擅长做的事情,大脑里根本不会出现“努力坚持”这四个字,因为你每天都会乐此不疲地做这件事——是内在力量在不断地驱动你。
所以对于热爱运动的人来说,他只是自然地、持续地去做,如同呼吸构成生命的一部分,反而如果没有这一部分,“我”就无法称之为“我”。
从这个思路延申一下, 似乎可以解释我对相亲经历的疑惑.
从经历过的两次相亲来看, 我遇到的最大的疑惑, 就是初次接触了之后, 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发展下一步了.
现在想一想, 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 是和一个陌生人从相知到相爱的过程. 在相知阶段, 对应着上面的喜欢的程度, 到相爱阶段, 应该就是对应上面的热爱的程度了
所以, 就像是我喜欢一个爱好, 却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半途而废一样, 对陌生人有了一些好感, 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放弃, 结束在未开始的时候?
嗯, 那回想一下, 我是怎么把喜欢的爱好发展为热爱的程度的呢?
拿看书来分析的话, 现在每天上下班在地铁上看看书是很惬意的事情, 不需要任何心理驱动, 有时候因为某些原因没办法看书的时候反而会不开心, 看书这个爱好应该满足上面的热爱的描述了
前几年是没有这种程度的, 偶尔心血来潮去买书, 但回到家之后就会被各种其他的事情吸引了, 买的书翻开看看的次数极少, 看完的就更少了. 而现在买完几本书之后, 会一直把这些书挂在心上, 惦记着去看.
这个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呢?
哎, 一时半会想不出来…… 印象中我完全没有做啥呀.
要是前几年一直有坚持写日记就好了, 说不定回顾一下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也许就是这么自然而然地转变了? 难道只要顺其自然, 然后耐心等待就好了? 不能吧, 这能应用在亲密关系上嘛?
“努力坚持” 和 “乐此不疲” 这两种心情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哎, 搞不懂搞不懂, 先放着吧, 以后慢慢想.
刚从电影院出来, 走在回家的路上的时候忽然想到一个比喻, 好像可以记录这两年的心态变化.
嗯…. 小时候, 我是一个人, 作为人和其他的人一起, 活在岸上.
毕业工作的某个瞬间, 我好像忽然变成了一只鱼, 活在了海里.
我游来游去, 游得自由自在, 无忧无虑.
最近, 这条鱼好像开始慢慢恢复记忆了. 恢复了好多活在岸上的时候的记忆.
原来我以前不是一条鱼啊…. 和温暖又安全的海洋相比, 记忆中的岸上好像有阳光, 有暴雨, 有鲜花也有落叶
这么一说, 原来我是一个两栖动物啊, 还蛮厉害的.
嗯… 在海里已经呆得足够久啦, 是时候回到岸上, 作为一个人类度过剩余的人生啦.
唉…. 这个比喻还是太拙略了, 希望过几年之后自己再看到的时候还能想起来今天想的是啥….
要是哪天能遇到一本书, 里面准确生动地解释了我这个心境就好了
这两天作为参赛队员之一参加了公司的aigc 大赛活动。
参赛队伍有31个,比我想象的多好多。
其中几个队伍的产品成果,创意和思考让我很佩服。
比较难忘的是 code x10 团队的分享, 其中有一部分说到了开发人员与 ai 技术之间的协作方式的演进趋势,对我启发很大,值得沿着这个主题深入思考下去。
我所在的队伍叫[智能小黄鸭],产品成果是利用 ai 能力去优化顾问接待的说辞,这段时间队员们都很给力,最近几个周末都在准备这个,最后我们队伍的得分是最高的,真好!
4月3号的时候就开始了一个新需求, 和 “接待标识” 有关. 我负责这个需求的技术方案调研.
一般来说, 这个需求应该在 4月3号的那一周就可以完成技术方案梳理, 第二周就可以测试发布上线了
但是因为各种事情, 拖到了 4 月14 号才开始技术方案梳理, 而且梳理起来比我预想得要工作量要多很多.
总共花了 5 天多的时间, 每天加班梳理才搞定.
这两周, 每天的晨会中, 我都要告知团队这个需求因为我的原因导致进度又延期了, 这让我压力很大. 好在昨天 (4月20号) 我终于全部梳理完了.
昨天下午我发起了技术方案的评审, 大家的反馈和评价还不错, 从会议室走出来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很开心和自豪的, 上次有这种苦尽甘来的难忘经历应该还是去年 6月份了吧?
现在需求进入了开发阶段, 没什么压力了, 又可以准时上下班啦, 真好!
最近发现自己在心态调节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段时间每天早上开晨会的时候, 其他同事都是进展正常, 但每次轮到我这里的时候, 我就得告知团队这个需求因为我的原因导致进度又延期了
这给了我很大的压力. 要是放在一两年前, 我一定是每天加班加到晚上最后一趟地铁才回家, 而且把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都用来追赶进度了吧.
但从最近这次需求来看, 我发现自己变得淡定从容了很多.
- 晚上加班到 21:30 之后, 就会结束加班, 心里安慰自己: 今天在工作上已经尽力了, 工作是做不完的, 该下班回归生活了
- 早上面对晨会延期的时候, 会心里鼓励自己: 我的技术方案梳理的思路和方法一定是没问题的, 耗时长是这个需求客观上就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 等我梳理完了, 大家评审的时候, 一定也能够认可这种复杂性, 也认可我梳理的结果的
- 在下班之后, 变得能够全身心地放松了. 地铁上能够安安心心地看书学习, 到家了能惬意地玩玩游戏刷刷视频, 不会再为工作上的事情焦虑了
这样的变化还挺大的. 要是有一个两年前曾经和我待过同一个项目组的同事看到我这样的变化, 他怕是不会相信的吧, 哈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现在还不能确定…. 这个疑问就留给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回顾, 观察和分析吧. 直觉告诉我应该和担任组长以及卸任组长的经历有关, 再叠加上这几年的疫情管控的大环境影响吧
今年 3, 4月份以来会刻意地坚持一些习惯. 现在作息规律了很多, 收获也不少. 我很满意, 值得记录一下.
周一到周五的作息
- 24 点入睡
- 6点50 起床. 洗澡刷牙
- 7点 20 出门, 从出门到进地铁站的这段时间段里面打开 JTest App , 选 100 个左右的日语单词复习测验一下. 或者学习 50 个新日语单词.
- 7点半左右进地铁. 这个时候日语单词基本上可以复习完一半左右
- 进地铁的时间还是有点晚, 总是没位置坐. 应该再提前 25 分钟进站比较好.
- 地铁开动之后, 到世界之窗站下地铁, 中间差不多 30 分钟的时间, 这段时间把手机收到裤兜里, 安心看书.
- 8:10 左右到达世界之窗站, 换乘 2 号线到科苑站, 再从科苑站出来走到公司. 这段路程比较碎片化, 不适合看书, 于是拿出手机把剩下的日语单词搞定
- 8:40 ~ 9:00 左右到公司, 打开企业微信打卡
- 9:00 ~ 9:40 搞定早餐, 填晨会文档, 和同事聊会儿天
- 9:40 参加晨会
- 10:00 开始上午的工作
- 12:00 和同事出门吃午餐. 刷一下微信公众号.
- 中午一般先看一看煎蛋 (改名叫王摸鱼了) 的每日推送. 再刷一刷 nga 的原神板块和职场板块.
- 实在没啥可看了就打开知乎, 知乎的内容运营一年比一年差, 几乎找不到什么有价值的内容. 估计过一段时间又会把它卸载掉
- 12:35 回公司工位, 打开起点 app , 看一下乌贼的 [宿命之环] 的最新章节.
- 第一作 [诡秘之主] 分成了 7 部吧, 这一作 [宿命之环] 刚开始第一部, 估计可以追好几年.
- 下午 13:00 午休睡觉
- 睡觉前, 闭着眼睛回忆一下早上复习的时候比较难记的单词
- 14:00 开始下午的工作
- 19:00 ~ 19;30 解决晚餐
- 19:30 ~ 21:30 加班, 摸鱼. 以前晚上是不加班的, 现在需要加班之后, 心态还没调整过来, 吃完晚餐就想摸鱼了, 效率很低
- 21:30 下班, 坐地铁回家. 和早上出门一样, 从公司到世界之窗的时间段复习或者学习日语单词, 从世界之窗回固戍的时间段看书
- 22:30 左右到家. 打开电脑做一下原神的每日任务
- 这实在是没啥意义.
- 要不改成玩别的游戏吧, 每天花半个小时玩一下塞尔达感觉更好.
- 23:00 刷几个 B 站视频
- 最近对时评类的视频失去兴趣了, 更吸引我的是知识区的视频, 特别是中国历史类的. 这个转变真好, 和我期望的一样.
- 2年前开始, 不知为何, 开始强烈关注国际政治, 看了很多的 B 站相关视频. 现在回顾的话这些视频是有一些问题的: 宏大叙事 / 刻板印象 等, 我作为观众, 很容易被引导情绪, 但是最终其实没什么成长或者收获. 经过了 2 年左右, 现在好像不知不觉终于对国际政治脱敏了, 免疫了
- 从毕业以来心里就一直埋着一颗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种子. 最近发现自己开始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了, 希望这份兴趣能够继续酝酿, 希望有一天这份兴趣能够强烈到不光是看别人的视频, 而是促动我做出实际的行动, 去亲身投入到某个子领域里面看书, 学习
- 最近对时评类的视频失去兴趣了, 更吸引我的是知识区的视频, 特别是中国历史类的. 这个转变真好, 和我期望的一样.
- 24:00 上床睡觉
- 最近睡觉之前总是想找一个能够后台播放的视频来助眠. 波士顿圆脸的视频好像不错, 听着听着, 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周六周日的作息
- // todo
可以改进的作息习惯
- // todo
- 近期把 huzhongyuan.com 这个域名的 dns server 从腾讯云挪到 cloudflare 去了. 备忘一下:
- openai 的 api 域名 (api.openai.com) 被墙了, 国内的阿里云服务器没有办法直接访问
- cloudflare 提供了一个叫做 worker 的服务, 可以把自定义的代码片段 (如 nodejs) 保存为一个 worker, 在 cloudflare 上运行
- cloudflare 会默认为这个 worker 分配一个形如 xxxx.worker.dev 的域名, 但是国内的阿里云服务器也没办法直接访问 xxx.worker.dev 的域名 (也被墙了)
- cloudflare 可以为这个 worker 绑定一个自定义域名 (chat-api-proxy.huzhongyuan.com) , 这个自定义域名其实也是解析到 cloudflare 那里去了, 但是自定义域名的访问并不会被墙 (但解析时好时坏)
- cloudflare 的 worker 是运行在海外的, 所以 worker 能够顺利访问 openai 的 api , 同时 worker 又可以被国内的阿里云服务器调用 (通过自定义域名调用), 因此可以把 worker 作为一个 openai 的 api proxy
- cloudflare 的 worker 在绑定自定义域名的时候, 需要提前先把主域名 (huzhongyuan.com) 的 dns server 转移到 cloudflare 下
- 最终的调用链: 微信聊天对话框等交互客户端 -> 阿里云服务器上的 bot server -> cloudflare 的 worker (使用自定义域名 (chat-api-proxy.huzhongyuan.com)) -> openai 的 api server
- 如果只是为了纯文字聊天, 还有另一套使用 chatgpt 的方案
- 把 https://github.com/Yidadaa/ChatGPT-Next-Web 这个 repo fork 到自己的 github 账号下
- 在 vercel 上创建一个新的 project , 让这个 project connect 到 fork 后的 ChatGPT-Next-Web 代码库
- 在 vercel 上配置 OPENAI_KEY , CODE 等环境变量
- 给 vercel project 绑定一个子域名 ( chat-ui.huzhongyuan.com ). 这个子域名只需要在 cloudflare 上添加一个 CNAME 记录, 指向 vercel 即可, https 部分 vercel 自动处理完毕了
- 访问 vercel project 就可以体验 chatgpt 的文字聊天功能了
- vercel 的体验不错, 和我想象中的 serverless 体验差不多. 以后有空的时候多探索一下其他功能.
公司的体检福利还有几天就过期了,今天周二起了个早,来体检医院做检查。
活了32岁,今天第一次体验肛门指检项目。
好痛!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直接痛地叫出了声。为啥我在外面等候的时候没有听到别人的叫声呢? 一定是因为诊室的隔音好,而不是我自己怕痛吧。
现在已经过了2个小时,痛感还未彻底消失。
感觉这个岗位的医生还蛮辛苦的,他们的工作心态会是怎样的呢?
这个周末又把 [心术] 认真看了一遍.
时隔十年, 又重温了在荆州最初医院上班时的回忆.
十年啊, 时间过得真快, 第二次看, 有了好多新的感受.
一部剧就像是一个锚点, 回头看看, 发现自己原来已经走了这么远.